古龙与金庸、梁羽生、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 。他原名熊耀华,籍贯江西南昌 ,汉族。1938年6月7日生于香港。 著名武侠小说家,是新派武侠小说泰斗。
武侠圈谈到古龙,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,就是大部分人把古龙只当做一个香港的武侠作家,但其实古龙更重要的头衔是台湾武侠作家,港台是新派武侠小说的两个核心,梁羽生、金庸是香港地区的代表,卧龙生、司马翎、诸葛青云以及古龙是台湾的代表。
所以有人说古龙一辈子都在突破规则,这个规则就是金庸。
是吗?
古龙早中期,尝试突破的是郎红浣、卧龙生、司马翎这些台湾地区的武侠前辈。由于各种原因,古龙以外的台湾武侠小说家们存在感极低,比如提及梁羽生就是新派武侠小说开山鼻祖,然而郎红浣开始写新派武侠小说是比梁羽生早的。
古龙凭借如今被称为其“中期四大名著”的《大旗英雄传》《浣花洗剑录》《武林外史》《绝代双骄》成为了台湾地区的武侠小说作家代表。随后,他写出了《楚留香传奇》和《多情剑客无情剑》,到这里,古龙已经开辟了属于他自己的武侠之路,金庸为什么要是古龙想突破的规则?古龙又为什么要突破金庸?突破金庸到底有什么意义?
或者再换个角度想吧。70年代中后期的古龙是个什么地位?由于金庸的封笔,古龙基本已经做到了一统港台武侠界,成为了武侠界的武林盟主,同时在影视剧改编方面完全按着金庸锤,你要达成这个成就了还想揪着早就退圈的金庸鞭尸是闲着蛋疼么?如果,你们有看过古龙的随笔集,会发现,古龙真正想突破的是世人对武侠小说的偏见,他反复主张武侠小说要写活生生的人,这才是古龙想要做的事情。请问金庸难道不是在往这两个方向努力么?古龙为什么要打队友?所以,古龙从《天涯·明月·刀》开始,彻底展开了求新求变的探索,而哪怕古龙粉们有相当多喜欢这些他求新求变探索后的书,哪怕“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”都是出自这些求新求变以后的书,但武侠评论家们依然普遍认为《楚留香传奇》《多情剑客无情剑》才是古龙的巅峰,《天刀》以后的书叫走火入魔,甚至是《天刀》之前质量颇高的《陆小凤传奇》《欢乐英雄》都要被斥为创新不多。至于《七种武器》《英雄无泪》《绝不低头》?很多人呵呵。但其实这正是古龙不断突破自己的巅峰之作。
为什么古龙评价不如金庸?
第一层原因,因为他走上了求新求变的不归路,但并没有将它完成,而且自己英年早逝,也缺乏后继者继续发扬,简单一点地说,就是这条求新求变的路并不成功。
第二层原因,我国的文学评价,长久以来和“三观”有很紧密的关联(爽文也是如此),相比于金庸的“侠之大者”,古龙的“身不由己”难免显得格局小,尤其这还是爽文。古龙的武侠小说对于正常的读者来说,是具有冲击性的,大家以为武侠小说就该是才子佳人俊男靓女,谁知道古龙好点的时候写个浪子,浪起来的时候能写杨凡这种主角呢?再加上古龙的作品反映出来的有些东西,客观上说,并不具备普世性。
第三层原因,古龙有一些实在是很低级的中二、装逼的文字,影响了很多读者对他的评价,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我下面列举的这个:
冷风如刀,以大地为砧板,视众生为鱼肉。
万里飞雪,将苍穹作洪炉,溶万物为白银。
雪将住,风未定,一辆马车自北而来,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,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。
《多情剑客无情剑》
本资源提供《古龙系列:七种武器》全8卷 154集 有声书
孙一、熊涛播音
包括:《长生剑》《孔雀翎》《碧玉刀》《多情环》《霸王枪》《拳头》《离别钩》《七杀手》
非常经典,值得武侠小说迷下载后,开车的时候慢慢听~